CES Asia 2025前瞻:智慧駕駛,構建車路協同新生態
發布日期:2025/6/3 發布者:SAIYI 共閱42次

CES Asia 2025臨近,智慧駕駛領域以“全棧技術自研、車路云一體化、低碳可持續”為核心,展示技術如何從“單車智能”邁向“系統智能”,重塑交通產業價值鏈。
車規級大模型的上車突破
展會將呈現“端到端”自動駕駛大模型的商用成果。某企業自研的BEV/Transformer模型在單芯片上實現200TOPS算力部署,可直接處理12路攝像頭+4D毫米波雷達數據,目標檢測延遲降至12ms,對“鬼探頭”場景的預測提前量達200ms。在上海試點中,搭載該模型的Robotaxi通過率路口效率提升45%,急剎次數減少68%。大模型的泛化能力突破顯著,在雨霧天氣、施工路段等復雜場景的識別準確率從82%提升至97%。
車路協同的規模化驗證
基于5G-A的“車-路-云-網-圖”一體化系統完成閉環測試。路側單元(RSU)集成激光雷達與AI邊緣計算節點,可識別300米內的交通參與者行為意圖,通過C-V2X協議向車輛推送超視距預警。在廣州南沙示范區,該系統使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38%,交通事故率下降91%。跨品牌車路協同協議實現統一,不同廠商車輛可共享高精定位與決策數據,交叉路口沖突避免成功率達99.2%。
新能源與智能駕駛的深度耦合
氫電混動自動駕駛重卡實現“能源-算力”雙閉環。車載氫燃料電池系統效率達65%,續航1500公里,配合自動駕駛的能量管理算法,百公里氫耗降低12%。在港口場景,車輛通過路側光伏實現“邊作業邊補能”,單臺車年碳減排量達80噸。輕量化技術突破,碳纖維底盤結合電子后視鏡,使整車能耗降低20%,充電速度提升3倍。
CES Asia 2025將見證,智慧駕駛的競爭已從“硬件堆砌”轉向“生態構建”——當車輛成為數據節點、道路成為計算單元、云端成為決策中樞,交通將進化為自優化、自平衡的智能生命體。
負責人:王陽:13651258521(同微)免費熱線:4008-939-833
免責聲明:
1、本網站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文責作者自負。
2、本網站鄭重提醒訪問者:請在轉載有關文章時務必尊重該文章的版權、著作權;
3、如果您發現有您未署名的文章,請立即和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加上您的署名或做相關處理。
4、如果您發現您的相關信息或資料在此轉載并且覺得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來函 3258500132@qq.com 通知我們,我們將在 第一時間進行更改或者刪除。
5、任何人在本站發表的任何信息都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法規,并且請文明用語,否則后果由發表者自行承擔。
1、本網站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文責作者自負。
2、本網站鄭重提醒訪問者:請在轉載有關文章時務必尊重該文章的版權、著作權;
3、如果您發現有您未署名的文章,請立即和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加上您的署名或做相關處理。
4、如果您發現您的相關信息或資料在此轉載并且覺得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來函 3258500132@qq.com 通知我們,我們將在 第一時間進行更改或者刪除。
5、任何人在本站發表的任何信息都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法規,并且請文明用語,否則后果由發表者自行承擔。